•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找资讯

TOP
三水将加快区域轨道与广佛中心区的快速联系 中运量公交+轨道交通打造城市快车道
[ 编辑:admin | 时间:2013-11-27 09:28:41 | 浏览:1518次 | 来源: | 作者: ]
三水将加快区域轨道与广佛中心区的快速联系。
三水将加快区域轨道与广佛中心区的快速联系。

  三水内外交通格局或将迎来重大突破。昨日,三水正式发布了《三水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从区域融合、城镇一体、城市拓展、品质提升等层面提出9大交通系统发展策略和具体方案。

  随着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出台,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三水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之势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三水新一轮总规提出构建“一主三副三板块”的空间布局,随着三水新城建设推进、乐平工业园崛起以及城区交通拥堵的日益严重,也对三水综合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新命题。

  为此,《规划》提出建设“三环十六射”干线路网强化新城、乐平中部板块内外的交通联系,同时,顺应佛山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加快区域轨道与广佛中心区的快速联系,并与7条以BRT、现代有轨电车为骨干的中运量公交相衔接,打造综合交通的快车道。

区域融合加快三大城轨枢纽互联互通

  虽然作为佛山“1+2+5+X”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团,但长期以来,三水与佛山中心城区缺乏快速联系通道。目前,广海大道作为三水城区与南海中、东部片区及佛山中心城区联系的唯一交通干道,除了城区交通外,还承担着一定量的过境车流,通行状况“压力山大”。

  预计到2020年三水中心城区对外货运需求总量将达到20.93万吨/日,为现状的2.3倍,与广佛中心城区之间的区域客运交通需求高达1.8万人次/h,亟须构建区域高快路网、区域轨道等以满足增长迅猛的交通需求。

  为此,《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虹岭路、桃园路西延线两条对接南海狮山重要道路的建设,同时,提升西河路—防汛路沿江通道功能,推进滨江大道衔接桂丹路建设,打造成三水新旧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

  另悉,目前国铁三水南站和广佛肇城际三水站、云东海站等区域轨道设施已加快推进建设,但三水城区与三大站点枢纽尚未有效衔接。因此,规划也明确,将构建“二环五射”区域高速路网(二环:珠二环和珠三环,五射:佛清从、广佛肇、广三-广贺、广肇和广明高速),实现与广佛中心区、肇庆、清远以及白云机场(600004,股吧)、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等区域枢纽的快速联系。

  针对市民对广佛地铁直通三水的期待,《规划》也提到,将积极争取地铁3号线西延,沿虹岭路西延线进入三水新城,衔接城际三水站,并向南延伸入老城区,止于文化广场站,同时原8号线作为远期控制预留线路,并向西延伸支持北江新区发展。

  “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更看好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三水区发展规划和改革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轨道交通将是三水乃至整个佛山未来的发展重点,随着三水三大站点枢纽的建设和路线网络的完善,城轨同样可以发挥快速通往广佛中心区的功能。

城镇一体“三环十六射”强化中部板块内外联系

  近年来,随着三水新城的推进、乐平汽配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南海狮山、肇庆大旺等周边区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但目前两地与狮山、大旺等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还主要依靠广三高速以及321国道等有限几条通道,难以满足三水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要求。

  另外,在三水新一轮总规提出的“一主三副三板块”的空间布局下,新城与乐平作为中部板块,将成为“产城互动”的核心,对内交通畅达的需求也愈加迫切。但目前该板块与外围城镇联系主要还是依靠县、乡道进行,通道设施等级低,干线网络尚未形成。

  对此,《规划》明确将构建“三环十六射”的干线道路网络,承担起中部板块与周边地区、外围镇街以及各功能组团之间的中长距离的快速联系,强化三水中心城区区域服务功能。

  其中,重点强化与南海的对接,采用“多点对接、无缝衔接”的模式,规划“四纵八横”对接通道(不含高速)。“除了新建虹岭路、桃园路西延线,建设并东延西乐路,加强与狮山组团的联系外;塘西线也将接樵丹路,南延滨江大道与丹灶规划道路相连,加强与丹灶的联系;同时还将改造并西延三花公路,加强与四会的联系。”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加速中部板块与芦苞、大塘等外围镇街之间城镇一体化发展,强化中部板块在全区的中心辐射作用,三水还将建设塘西三、四期与一、二期相接,北延乐平大道,并规划建设北江北岸的防汛路(纵二),加强河口与云东海、乐平黄塘、芦苞的联系。

  据介绍,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实现中部板块与周边地区以及外围城镇之间45分钟可达。

城市拓展构建中运量公交骨干,打通组团“肠梗阻”

  长期以来,三水公共交通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发展。尽管近年来公交的大规模投入,让其客运量获得25%的空前增长,但常规公交吸引力依然偏弱,三年增量1.5万人次,不足小汽车增量的四分之一,去年中心城区公交在机动化中的分担率也仅为9.1%。

  目前,三水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已日益突出,随着机动化出行量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58.9万人次/日,是现状的2.51倍,意味着未来城区交通形势或将更为严峻。“因此,我们计划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优化提升公交结构和竞争力,引导摩托车、汽车向公交转移。”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所谓中运量公交系统是指介于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的中运能的骨干公交方式,一般有轻轨、现代有轨电车、BRT等几种,能实现高密度发车,缩短候车时间,同时系统建成后,能形成同城效应、高可达性、TOD模式开发等规模化效益。

  《规划》建议,三水发展中运量公交近期采用“BRT快速公交”模式,兼容提升常规公交;远期则结合广海大道、三水大道等交通走廊的客流增长,采用“BRT快速公交+现代有轨电车”模式。

  “从长远来看,有轨电车可能更适合三水大规模推广。”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相比起BRT,有轨电车一次性投入虽比较大,但使用寿命长,后续维护成本低,而且更利于日后与城轨系统对接。“以后将区内几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利用中运量系统与城轨串联起来,就能构建起内外交通的循环网络。”

  引入水上巴士

  串起景观节点

  亮点

  除了立足于区域内外交通的联系对接,提升市民出行品质在《规划》中也着力不少。

  据了解,去年三水全区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4.5%,远低于邻区禅城、南海的水平。为此三水将构建“快、干、支”三级公交线网层次。快线服务城镇间长距离出行;干线服务中心城区、北部板块和南部板块内部主要客流走廊出行;支线服务快线和干线枢纽接驳,并完善片区内部公交服务。

  同时,增加公交运力投放和推进公交场站建设,2015年公交车辆达到686辆,2020年达到1050辆;规划建设枢纽站6个,首末站38个,综合车场3个,停保场2个。

  此外,三水还将构建“通勤+休闲”自行车廊道网络。规划19条总里程156km的生活活力线,满足高频率的自行车短距离出行需求、与公交换乘需求;10条总里程123km的健康休闲线,满足观光、健身活动需要。并继续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至2015年公共自行车投入达到3000辆,2020年达到8000辆。

  针对三江汇流的特色,《规划》还提到,将充分挖掘三水水系旅游、休闲功能,打造南国水都特色公交系统。通过引入水上巴士等水路交通系统,将零散的旅游资源进行空间的串联,创造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通过滨水旅游航道开发,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尺度,优化周边交通组织形式,创造亲水、近水的乘游体验。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