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建设幸福新晋宁 郑和故里喜看今朝新变化
滇池南岸,热潮涌动;郑和故里,日新月异。今日之晋宁,城在变、山在变、水在变、人在变、思想在变,观念也在变。一波接一波的建设热潮在古滇大地、郑和故里掀起,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滇池治理、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乡绿化、高效农业、工业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硕果盈枝,奋进中的郑和故里正在续写富民强县的华彩篇章。
晋宁客运站建成使用促进了城乡交通大发展
生态建设使县城到处花红草绿
变化1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长期以来,晋宁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晋宁,发展已经落后了,掉队了。城乡基础设施几年没多大变化,财政盘子捉襟见肘,农民增收乏力,税源单一。2000—2002年,晋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三年负增长,2004年仅为9673万元,县域经济已到了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 穷则思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劣势,晋宁县始终把解决人的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打破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故步自封的桎梏,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解放不够、自我满足、工作重视不够、推诿扯皮、小团体利益观念严重、责任主体不明、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气魄等问题,强化危机意识,增强不甘落后的信心和决心,在推动加快发展上下工夫,在干事创业上做文章。 在打破旧观念确立新思维之后,晋宁县快速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干事创业的思路、思维出现了可喜变化,从过去等、靠、要转向主动走出去跑资金、找项目、争取支持,招商引资;领导干部从坐而论道转向起而行动,决策在一线检验,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转向办多少事找多少钱,从而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驱穷逐富,甩掉贫困帽子,是晋宁人民的梦想,也是几代人为之艰苦奋斗的目标。随着发展形势的变化,以及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逐步向南推进,作为现代新昆明南城、西城建设主战场的晋宁,已聚集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诸多要素和优势。晋宁县抓住难得机遇,主动融入新昆明发展战略中,寻找新定位,谋求新突破,始终坚持“一强、二化、三品、四业、五目标、六措施”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励精图治,晋宁经济社会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37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总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3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91亿元,同比增长56.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52.8∶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00元,同比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7522元,同比增长23.8%。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融资、招商引资等15项重要经济指标排名中,晋宁有8项指标名列第二板块第一位。连续4年荣获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全省综合实力排名第13位。
工业经济阔步前行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变化2 城市面貌快速提升 5年前,到过晋宁的人都记忆犹新,那里就像一个“大村子”,县城老旧、街道狭窄,毫无现代都市的气息。而如今,到晋宁的人却又无不感叹那里整洁漂亮的新大街,鲜艳葱茏的花草树木,以及崭新的城市面貌。谈起晋宁的变化,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会骄傲地告诉你:晋宁变靓了,住在这里很舒服! 城市是最大的投资环境,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效益的不断攀升,还应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纵观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不忘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给居民创造最宜居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伴随着人们渴望发展的呼声,晋宁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大踏步开展。晋宁县委、县政府按照城市总体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品质塑造,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环境,做美城市形象。 机遇从来都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战鼓擂响之后,肩挑南城、西城两核心的晋宁县立足实际,抓住这一盛世图强的历史机遇,找准定位,立足发展,不断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步伐,全力打造现代新昆明“后花园”,主动融入到新昆明建设的热潮中。2005年,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筹资1.2亿元新建了永乐大街和东凤路两条新的城市主干道,打响了县城“扩容突围”的第一枪,成功打开了城市发展的节点。之后,东绕城线、东南绕城线、普照路、西北环线、金实路等城市道路相继完成,三中北侧道路、金实路、磷都路等9条道路陆续开工建设。据统计,自2005年来,晋宁已完成投融资4.6亿元建设县城基础设施,完成了县城永乐大街、东凤路、东绕城过境道路、郑和文化广场、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建设,建设城市道路30条,使县城道路从原来的12公里增加到39.9公里,道路面积从13.75万平方米增加到83.06万平方米。 城市道路骨架搭起来后,晋宁县城建设迅速升温,短短5年时间,晋宁县已引进磷都花园、湖景天颐家园、古滇商贸城等近24个房地产项目。目前,晋宁县城建成区面积飞速扩大到7.4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至5.5万人,是建国初期的5倍多,县城城市化水平达到31.5%,县城基础设施、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全面升级,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化都市在滇池南岸悄然崛起! 变化3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被视作一种特殊的生产力,近年来越来越被各级政府所认知和重视。晋宁县也不例外,县里提出要建设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城,宜居之县,为全面加快生态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动力。 晋宁县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和构建城市园林、森林晋宁、道路林荫、庭院花园、景观优美的城乡绿地生态系统思路,大力建绿添绿,着力打造绿色县城。按照《晋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县城绿地,在县城建设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及规定,对项目审批严格实行“绿线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县城中心区小游园、小广场以及干道、水系、风景林地,城市绿色通道的建设力度,以城市水网、路网、林网为基础的城市绿化网络系统已基本形成。建成了符合晋宁县城市发展布局和功能分区的多形式、多特色的绿块、绿楔、绿廊、绿色隔离带,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变。针对城区建筑密集、绿化土地少的状况,加大了中心城区绿化建设的力度,努力扩展绿化用地。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共完成绿化面积30.81公顷,占市下达18.9公顷任务数的163%;县城绿地率达39.87%,绿化覆盖率达44.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6.7平方米;栽种攀援植物共计49.86万株,占市下达任务数7万株的712.2%。 一个以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为亮点,滇池面山、“三路”沿线、田间沟渠植树为重点,县城透绿、插绿、建绿为点缀的绿化美化网络正在形成,县城处处充满绿意和生机。
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建设迈出新步伐
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变化4 交通设施大幅改善 过去曾经有人戏说,坐车回晋宁在车上睡着了,被颠簸醒了之后不问就知道到了晋宁地界;也有人形容晋宁的交通状况是“全国最烂的路”。 现实让晋宁人很窘迫,也让他们下决心重点建设城乡交通网络,打造振兴经济的大动脉,铺筑老百姓致富创收的幸福路。晋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交通部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城乡路网建设,农村公路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公路交通形成一个以县城为中心,国省道为骨架,干支相连,城乡相通,覆盖全县的公路交通网。 “十一五”期间,晋宁累计投入国家及省市县资金近4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其中投资1.2亿元完成上六公路一期二期、宝夕公路、二鸣公路、牛广公路等92公里的县级公路新建、扩建工程;投资1.05亿元完成330公里路基改造及通达工程;投资1.7亿元完成300多公里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去年,投资3087万元实施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14条34.78公里。今年底,全县建制村路面硬化将达100%,全长约290公里。 随着泛亚铁路、东南环线、昆玉铁路“三铁”工程的建设,安晋高速、环湖南路的建成和昆明绕城高速东南段、马余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晋宁已经成为昆明从公路及铁路抵达越南、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咽喉要地,昆明面向西南的交通门户。现在,沿着环湖大道,驱车只要两个小时就能玩转滇池的湖光山色,从晋宁到昆明主城区只需40分钟,到昆明东城(呈贡)中心只要10分钟,这个时间随着各大路网的推进还在缩短。 变化5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近年来,晋宁县更加注重民生,切实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科学部署,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医疗卫生改革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彩纷呈,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以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惠民生、促和谐。 晋宁于2007年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4年来,投资5.5亿元,先后实施晋宁三中、昆阳一小等35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项目建设,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缩校点81所,95%以上的学生在标准化学校就读,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小学向乡镇和人口密集的行政村集中、中学向城镇集中”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县卫生系统争取国家各级建设资金8800多万元,实施149项卫生建设项目,新增业务用房面积近1.5万平方米。县级医院拥有CT、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颅脑外科手术、甲状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阴式子宫切除术等疑难手术,新增业务40多项;七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边远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基本做到了村村建有卫生室,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晋宁县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优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按照“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要求,将年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对象7508户8068人,月人均补助82元。对城市低保进行提标,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10。为民担当,风雨可度。晋宁把发展目标恒久地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幸福感和满意度。 变化6 工业经济异军突起 工业兴则晋宁兴,工业强则晋宁强。2011年,晋宁工业园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8亿元,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3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08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27亿元,完美收官2011。 2005年,晋宁县提出“工业强县”战略,在随后的几年时间,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最初的以二街片区为主,宝峰、晋城、上蒜、青山为副的“一主四副”特色工业园区,到随后提升完善为“一园五片”工业园区,2010年,又升级为“一园八基地”。晋宁工业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嬗变,工业经济从“洼地”快速崛起,俨然成为晋宁一把开启富民强县的金钥匙,撬动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按照广上项目,多元开发,拉长链条,从产业数量和质量上增强工业经济实力的要求,晋宁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资源、项目、用地向片区集中,向优势企业靠拢。结合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提出了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光学仪器、农特产品加工和建筑建材业六大支柱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石,拉长工业经济这条“短腿”,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并按园区功能进行了分类,包括二街精细磷化工基地、青山仓储物流产业基地、宝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上蒜新型建材及旅游区商贸基地、晋城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五个基地。产业类型包括了黄磷、食品级、电子级磷酸的精细磷化工产业;物流产业及加工制造;生物资源加工和绿色环保产业;新型建材、旅游商贸业及高新技术、汽配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等。目前,宝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已获得国家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称号。 随着园区不断发展和产业承载能力加强,目前晋宁工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三个新兴产业基地,分别是云南泛亚家具产业基地、昆明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和乌龙轻工业产业基地,现已形成“一园八基地”的特色支柱产业群。园区规划面积也从最初的17.55平方公里快速拓展到今年的65.87平方公里。截至去年年底,园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88个,其中竣工项目104个,落地及在建项目241个。仅2011年,全县就实现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增长22%,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28%,新开工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引进国内市外项目172个,实际到位资金46.47亿,占市下达20亿内资任务的232%;引进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3443万美元,占市下达1300万美元外资任务的265%。 变化7 传统农业成功转型 近以来,晋宁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农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打破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下大力气抓好以“菜、花、奶”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并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市场化引导,企业化、合作化组织运作,品牌化营销。经过几年发展,晋宁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县、昆明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和昆明优质奶源基地县,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花都”、“高原菜谷”、“高原奶乡”。 2011年,全县花卉园艺种植面积40449亩,产值6.6850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38278亩,产切花18.497亿枝,产值6.052亿元。主要种植品种有玫瑰、非洲菊、康乃馨、百合等,从业人员2.67万余人。借助斗南花卉市场的国际化平台,晋宁花卉销往全国各地,走出国门,远销欧洲、拉美、澳大利亚等地。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晋宁的蔬菜产业已遍地开花,规模化、区域化种植迅速壮大,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呈现出一村一品的发展特色,主要种植品种有荷兰豆、上海青、油麦菜、菠菜、生菜、西兰花、西葫芦等。随着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全县蔬菜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蔬菜种植已成为晋宁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7.44万亩,蔬菜总产量34.72万吨,产值5.94亿元,外销蔬菜达29.72万吨,占生产总量的85.6%,出口蔬菜10.42万吨,占生产总量的30%。全县奶牛存栏10291头,年产鲜奶2.71万吨,实现产值5690万元。建成8个奶牛合作社,安装大型挤奶设备及制冷设备6套,配套手推式挤奶机14套,入社奶牛5030头,占全县奶牛存栏的66.5%,占全县产奶量的68%。 变化8 合作开放更添活力 2010年,云南省公布了“滇中城市群”规划,其中提到“加强安宁—晋宁—澄江—宜良—嵩明的交通联系,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适当向外围疏散,缓解中心城区和滇池的治理压力”。去年3月,昆明市与玉溪市签署的《推进滇中城市群昆玉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到:加快晋宁—江川、安宁—晋宁—红塔区高等级公路建设。 晋宁处于昆明和玉溪两大城市黄金带上,是昆玉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滇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昆明主城54公里,距玉溪市区38公里;晋宁与玉溪五个县区地缘相邻,山水相接,人脉相依,占尽区位先机。213国道、昆玉公路、安晋公路、昆玉铁路穿境而过,县乡公路纵横交错,环湖公路、环湖景观道路、环湖铁路“三环”工程的陆续开工建设、安晋高速公路的贯通,使晋宁融入昆明半小时经济圈成为现实。昆阳支线、东南环线、昆玉铁路“三铁”工程的建设和现有的昆玉高速公路,使晋宁融入滇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成为现实。泛亚铁路东线开工建设和泛亚铁路中线如期纳入规划,昆曼国际大通道的贯通,使晋宁县成为昆明市融入泛珠三角和泛亚经济圈不可或缺的节点。 作为与玉溪接壤最多、处于昆明与玉溪黄金带上的晋宁,将“左右逢源”迎来金色发展期。2011年4月15日,晋宁县与红塔区签署了《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7月20日,晋宁县与易门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在产业发展、交通设施、生态环保、信息化、生态旅游、社会事业等方面展开全新合作。由此,晋宁县在滇中经济圈发展战略中已迈出实质性一步,将率先而谋,先手推进,为全面加快新昆明提供广阔的开放空间和合作空间。 相约长风冲巨浪,勇立潮头唱大风。郑和故乡人将秉承郑和精神,借助云南加快建设桥头堡的东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视野放眼世界,积极走出去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建设幸福美好新晋宁。(昆明日报 段正祥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评论
|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