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30年绿化成绩斐然 深圳打造全国一流城市绿化水平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过32年来的开发建设,已成长为一座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深圳始终将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道路,初步建立了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城市绿化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了植物多样、绿量充沛、具有南亚热带海滨城市特色、整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的城市绿化格局。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0平方米,超过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在全国重要城市中首屈一指。
深圳30多年城市绿化事业成绩斐然
回顾 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从1979年到1994年短短15年间,深圳通过高起点的城市规划、高标准的绿地指标控制和多元化绿化资金投入,实现了城市绿化的迅猛发展,绿化覆盖率从建市初期的不足10%增加到5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5平方米剧增到34.9平方米(按户籍人口计算)。1994年,成为我国仅有的5个园林城市之一。 1997年,以香港回归为契机,深圳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美化行动。2000年,深圳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100万以上人口城市级别的第一名。到2004年,通过积极学习和吸取国内外先进城市和地区城市绿化发展经验和理念,深圳形成了“东西融合,多元发展”的城市绿化新格局,一座“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初步建成。 截至2011年底,深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05%,建成区绿地率为39.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三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验收要求。在“资源、人口、环境、土地”四个难以为继的紧约束条件下,深圳发展模式实现从“速度深圳”向“质量深圳”转变,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城市绿化从只关注“绿化与景观”向全面关注“宜居与生态”质变。
经验 经济发展不忘环境保护 “回顾和总结建市以来深圳城市绿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深圳城市绿化超常规发展的32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32年。”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32年是广大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者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理念,科学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为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32年;是广大公园建设者与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宗旨,精心构建三级公园体系,初步实现“公园之城”目标的32年;是广大城市绿化工作者坚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管理模式,推动深圳城市绿化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32年。 成就 整体规划高起点 深圳城市规划的最成功之处是在1986年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中选择了一个非常罕见而富有弹性的空间发展模式——带状组团结构。正是这个结构强大的弹性和适应能力,既避免了城市连片无序蔓延,又满足了深圳高速发展的需求。在后期的若干次城市规划修编中,“轴带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确立了深圳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空间。2005年,深圳创造性地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将全市域将近一半的土地划入控制线内,设为禁建区,实现了从“规划建绿”向“规划护绿”的转变,也是城市绿化向“宜居与生态”阶段质变的重要推动力。 绿化建设高标准 1979年,深圳适时编制出台了《深圳市城市绿化规划和实施方案》,确立了“规划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的建设原则。到1994年,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到52.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4.9平方米,接近同时期的国际先进水平,15年成就了深圳“园林城市”梦想。 自2002年开始,连续多年在全市开展“公园建设年”活动,截至2011年底,全市有各类公园共800多个,公园各项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公园之城”轮廓初现。 深圳道路绿化形成植物景观特色鲜明,色彩丰富;注重层次搭配,讲求生态效益;人行道树种类丰富,遮荫效果明显;立交桥绿化形式多样,桥体景观良好四大特色。其中,深南大道也因其具有国际水准的绿化景观而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同时,国际气派、现代风格的住区绿化也引领着风尚。 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风景林的理念,自1998年开展生态风景林试点以来,生态风景林面积达16877公顷。初步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态景观和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混交林种群,基本实现了改善城市背景森林景观,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的目标。 相关新闻
评论
|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