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我国天然气管网建现状与分析
[ 编辑:admin | 时间:2013-09-23 14:04:05
| 浏览:1624次 | 来源:中商情报网 | 作者: ]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空间大
2012年底,天然气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例仅为5.3%,与世界平均水平(24%)差距较大。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随着城镇化深入发展,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环保政策要求: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可显著减少CO2等温室气体和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这是我国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也强化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到2015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初步规划为2600亿m3,其中国产1700亿m3、净进口900亿m3。这意味这2011-2015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44%,显著高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消费增速。目前天然气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仅为5.30%,按照规划到2015年末也只能提高至8%左右,远低于全球24%的平均水平,未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空间很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原油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0%,低于“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增速,到2015年全国原油消费量将达到5.73亿吨,这是国家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性布局需要。
图1:“十二五”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高速增长
图2:“十二五”我国原油消费量增速减慢
我国油气管网的规模和覆盖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美国油气管网覆盖非常广泛,2011年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已经接近60万公里,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运输采用管道运输的比例已经达到20%。而我国油气管道总长度近9万公里左右,原油、天然气和煤炭采用管道运输的比例在4%以下,油气管网规模和覆盖程度明显偏低。
表1:中国和美国能源消费和油气管道覆盖程度比较
加速建设管道等基础设施是有效解决资源输送瓶颈的关键 “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天然气管道(含支线)4.4万km,相比2010年底增长110%,新增干线管输能力约1500亿m3/年; 新增储气库工作气量约220亿m3,相比2010年底增加12.22倍,约占2015年天然气气消费量的9%; 城市应急和调峰储气能力达到15亿m3。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为大动脉,连接四大进口战略通道、主要生产区、消费区和储气库的全国主干管网,形成多气源供应,多方式调峰,平稳安全的供气格局。 天然气产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任务艰巨,建设周期长,需要统筹合理安排,我国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资源输送瓶颈,满足市场用气需求,提高供给能力的关键。
表2:“十二五”我国常规天然气管网建设加速推进
我国天然气基干管网架构正逐步形成
2010年底,我国已经形成了“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的供气格局。西北、西南天然气陆路进口战略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已顺利投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呈现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和外资企业为辅多种市场主体共存的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建设主干管网
进一步完善西北通道。按照《天然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西气东输二线东段、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西气东输三线和中卫-贵阳天然气管道(重点建设4大管道项目),将进口中亚天然气和塔里木、青海、新疆等气区增产天然气输送到西南、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建设鄂尔多斯-安平管道,增加鄂尔多斯气区外输能力;建设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优化和完善海上通道。加快沿海天然气管道及其配套管网、跨省联络线建设,逐步形成沿海主干管道。
完善区域管网
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环渤海、川渝地区管网,基本建成东北、珠三角、中南地区等区域管网,加快联络线、支线及地下储气库配套管道建设。建设陕京四线,连接长庆储气库群和北京,满足环渤海地区调峰应急需要。积极实施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榆济线、兰银线、冀宁线等已建管道增输和新建支线工程。适时建设冀宁复线、宁鲁管道等联络线。建设东北管网和南疆气化管道,改造西南管网。积极推进省内管网互联互通。
根据《天然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管网重点建设项目将建设战略进口管道12133公里、干线管道6020公里、联络线、干线配套支线管道15819公里、煤层气和煤制气管道2054公里,合计达到36026公里;天然气区域管网建设项目管道长度达到13833公里,两者合计为49859公里。
LNG接收站布局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做好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优先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存能力。十二五期间适时安排新建LNG接收站项目。“十二五”期间,投产运行LNG接收站二期扩建项目以增加储气能力为主,主要考虑满足中心城市及辐射地区的应急调峰需要,并新增一部分接收能力。适度发展小型LNG液化和气化站,以解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用气问题。
天然气储气设施是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手段,是天然气输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储气能力建设已经严重滞后,要根据全国天然气管网布局,加快建设储气设施,力争到“十二五”末,能保障天然气调峰应急需求。重点是在长输管道沿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明确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配套建设储气调峰设施。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市)储气设施建设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以逐步完善现有储气库和新建地下储气库为主,辅以LNG中小液化装臵和LNG接收站储气罐。结合已有储气设施,建设完善辽河、大港、华北、大庆、胜利等枯竭油气藏储气库群,设计工作气量合计72.43亿m3,占“十二五”储气库重点项目总工作气量的30.43%;投资金额260.3亿元。
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地下储气库建设条件较差,可建设以LNG储罐为主,地下储气库和中小储罐为辅的调峰系统。主要包括江苏盐穴储气库和江苏油田枯竭储气藏储气库。2015年前主要以LNG储气为主,依托江苏、浙江现有LNG接收站增建扩建LNG储罐,形成江苏和浙江LNG储气体系,设计工作气量为15.81亿m3,占比为6.64%;投资金额38.4亿元。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储气系统以LNG接收站储罐为主,中小储罐、地下储气库及中小液化装臵为辅。力争在2015年前建成依托福建、广东、海南现有LNG接收站增建扩建LNG储罐的储气体系,以满足地区调峰需求;2020年前,在合理布局基础上新建LNG接收站以增加储气能力,同时建设一定规模的地下储气库,形成多种调峰手段互补、满足本地、辐射两湖的储气能力体系。
勘查开发技术
以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其他科技项目为支撑,形成一系列符合我国气藏特点的先进且经济有效的核心工程技术和配套装备、完善高酸性气田安全开发技术,努力攻破页岩气勘查开发关键技术;掌握煤层气富集规律及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依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开展页岩气专项科技攻关,包括页岩气资源评价技术、页岩气有利目标优先评价方法、夜宴储层地球物理评价技术、页岩气水平井完井技术、页岩储层改造及提高单井产量技术、产能预测和井网优化与经济评价技术等,形成适合我国地质特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同时,着手编制相应的页岩气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加快培育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
重大装备工程
研究制定《页岩气主要装备自主化专项规划》。依托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项目,实现高效钻头、可钻式桥塞及分段压裂封隔器、3000型压裂车等关键装备的本地化制造,研究同步压裂和微地震裂缝监测等技术装备;开展新型压裂液、压裂液处理和再利用、储层伤害机理及保护、分段压裂、长井段射孔和体积改造等技术装备研制,掌握适用于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装备技术体系。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突破管道建设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如燃气轮机压缩机等,大力提高自主化水平。管材实现100%国产化。国内大型阀门和压缩机等关键设备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在工程上应用。依托重大工程继续做好LNG装备自主化工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重点突破大型LNG液化工艺等关键技术,抓紧海水气化器、海水消防泵等设备国产化工作,整体降低接收站建设成本。继续支持“国船国造、国货国运”,推动LNG造船和运输业发展。 http://www.zgszjs.com/news/bencandy.php?fid=55&id=8987 相关新闻
评论
|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