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找资讯

TOP
浙江11个设区市多数建成备用水源 或实现双水源供水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11-01 09:59:36 | 浏览:1499次 | 来源:浙江在线 | 作者: ]
   浙江在线富阳10月31日讯(记者 潘杰 实习生 王琦)浙江八大水系、运河、主要湖库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5%以上;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65%,钱塘江流域交界断面基本消除劣五类。

  这是浙江规划在2015年力争实现的部分清洁水源行动目标。

  在今天举行的浙江清洁水源行动暨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上,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钱塘江流域、温州瓯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已在近期下发,其它流域的治理规划正在加紧编制。

  钱塘江、苕溪流域已建成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近年来,浙江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2011年,全省地表水达标率达65.6%,比2005年提高了19.1%,劣Ⅴ类断面减少了4%,氨氮、总磷平均浓度下降14.2%、13.8%。

  其中钱塘江流域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1.1%、18.1%。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目前已经完成10个县级以上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可检测包括氨氮、总磷、藻类总密度等指标。

  目前,钱塘江、苕溪两大流域的主要断面和重要支流布设了1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中14个已完成建设与安装。今年1-9月杭州市区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常规项目及特定监测项目均达标。

  八大流域水质金华最差 威胁钱塘江下游饮水安全

  目前,浙江局部水域污染仍比较严重。2011年,全省还有38.3%的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未能达到功能区要求,杭州的渡船桥、嘉兴南湖区的柏树桥、金华浦江的上仙屋、义乌的石斛桥等26个断面仍然为劣五类。

  今年上半的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增加了1.3%个百分点;有17个断面水质劣于去年同期,污染有所反弹。

  从区域状况来看,嘉兴地处平原河网,水质总体最差;八大流域中金华市水质最差,达到Ⅲ类以上的断面只有25%,金华江、义乌江、东阳江、浦阳江浦江段常年水质都以Ⅴ类和劣Ⅴ类为主,对钱塘江下游饮用水源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目前,在钱塘江流域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达67种,苯并芘、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已在枯水期超过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这与沿岸化工、造纸、印染等污染行业结构调整不合理,排放量大有一定关系。

  浦江县的造纸、印染两大行业产值仅占当地GDP的37.7%,但废水、COD、氨氮排放量却占当地的89.5%、80.8%、92.3%。

  省环保厅表示将在今后重点开展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6大行业整治提升行动,携手各地实现产业机构合理化。

  全省11市多数建成备用水源 或实现双水源供水

  据了解,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大都建成了备用水源或实现了双水源供水,全省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已基本清除,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沙石码头已全部拆除。

  针对近年来水污染事件增多的现实,在未来几年,全省还将建设一批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县级以上城市需要具备2个以上水源供水能力,必要的还要建设应急地下水水源地。

  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509个,法定水源创建比例达100%,受益人口有望3300多万。

  省环保厅负责人介绍说全省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81套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已全部通过单体验收,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投运。

  嘉兴市领导当“河长” 治水不力扣钱还要问责

  在2011年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嘉兴市成为唯一的不合格设区市。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监测中,嘉兴的断面水质依然是“老大难”。

  今年9月11日,嘉兴召开了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千人大会,在治水机制上全力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建立市、县和镇三级河长。

  一旦工作不力、考核不合格,河长实行行政约谈、通报批评等措施,并将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记者从今天的会上了解到,嘉兴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16条市级河流和市本级河道的“河长”,探索试行河长保证金制度,也将根据治水工作的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和行政问责。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