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找资讯

TOP
河北威县近四年斥资6亿元建设地下管网工程
[ 编辑:admin | 时间:2014-08-21 09:12:06 | 浏览:1050次 | 来源:中国市政建设网 | 作者: ]
    威县坐落在河北省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的地下管网改造升级工程已经持续了四年,威县为此先后投入6亿元,这些钱相当于威县2009年全年财政收入的7.5倍。虽然投资巨大,但是县城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项工程也被当地居民称为“看不见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如北京、深圳等相继发生大雨内涝、路面塌陷等事件,“城中观海”成了近几年常见的景象。为此,2014年6月14日,国家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进行详细部署。

 而早在《意见》出台的五年前,威县就已经开始了地下管网建设的改造。据威县住建局局长米树彪介绍,在实施地下管网工程之前,威县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地下管网,基本上为雨污合流制。

 “由于雨水、污水混流,一到雨季,污水倒灌的现象经常发生,县城内涝严重,雨后街道淤泥严重,严重影响城市容貌。”米树彪说,因为排水不畅,小雨满,大雨淹,成为了威县的真实写照。

 威县常务副县长刘瑞格称,近几年,威县经济发展迅速。有不少人认为,既然威县这几年的经济有了不错的发展,就应该建一些标志性建筑,让群众对威县的发展更加有信心。“建管网不像建广场、修马路,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但建好这些深埋地下的工程,更符合群众的需求,更能让群众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得到最实实在在的实惠。”

 刘瑞格称,一番争论后,“我们还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和最大政绩追求,决定哪个对群众有好处就先做哪个。”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威县最终把“先地下,后地上”作为威县城市建设规划和建设的原则。

 2009年,威县开始了地下管网的改造提升工程。为了建好这项“看不见”的民生工程,威县邀请专业规划单位对县城管网进行专门规划。

 “威县县城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而管网的规划也达到了71.08公里,基本上实现了规划的全覆盖。”威县规划局局长王怀谦说,该县在规划设计时,请了专家专门计算各个区域可能出现的水流量,规划设计下水道和雨水箅子的密度。威县的管网建设在邢台乃至河北的县区处于领先的位置。

 8月15日上午,记者在威县县城看到,威县的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已经接近尾声,老城区内重新铺设的柏油路平坦整洁,新城区的街道不仅宽敞通畅,路两旁葱郁的绿化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在工地干了十几年,这么粗的排水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河北邢台威县一处地下管网的铺设现场,工人赵来福趁着工闲,坐进了一只等待铺设的排水管内躲避骄阳。

 在威县世纪大街雨污水管网的铺设施工现场,成排的水泥管摆放在路旁等待安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这些排水管太粗太“庞大”,施工队每天只能安放十二三根,“这些水泥管直径最细的是一米,最粗的都到了1.5米。”工人许强告诉记者。

 “世纪大街雨污水管网铺设工程是今年威县投资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全长约6公里,建成后将贯通整个世纪大街,彻底解决该区域的雨污水排放问题。”刘瑞格说。

 粗管道的背后,是巨额的施工费用,这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财政负担的压力就更为巨大。“威县2009年以前财政收入一直在8000万左右徘徊,即便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到2013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4亿元。”刘瑞格称。

 “如此大规模投资,投入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工程中,这个回报不止在当下,而是在以后的10年、20年,乃至更远。”米树彪说,威县铺设的雨水主管网设计直径最大达1500mm,污水主管网直径达1200mm,可以应对50年一遇的大雨,管道50年不用开挖。

 如今的威县,县城主要干道均已实现雨污分流,居民小区也实现集中供暖供气。

 威县对地下管网的大规模改造,居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张志强是世纪大街上一家饭店的老板,由于管道施工,店里的客人不多,但是张志强对这项工程却很支持。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