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联重科海外合作再结“果”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10-29 09:13:16
| 浏览:1013次 | 来源:中国经营报 | 作者: ]
继收购意大利CIFA,买断德国JOST相关技术、与印度EM公司合资建厂之后,中联重科(000157,股吧近日再出重拳,与全球知名意大利RIBA公司签署协议合资建立高碳材料公司,针对工业建筑机械设备进行“碳纤维等高强复合材料零部件”研发制造及销售。业内人士分析,中联重科与RIBA的投资合作,意将布局产业链高端,将工程机械产业链延伸至上游原材料的高科技研制,而这一举措也必将巩固中联产品线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联重科展开了系列海外合作,稳扎稳打、步步为“赢”,海外战略布局“图谱”逐渐清晰,竞争优势也越发突显。中联此次的海外合作,再度引发业内外人士的纷纷关注。有专家判断,高碳材料或受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热捧,有望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原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高碳材料国内工程机械的未来趋势 不久前,在并购CIFA四周年之际,中联再次带领CIFA重拳出击,与意大利RIBA公司签署协议,合资建立高碳材料有限公司,全面进行碳纤维的探索和研究,提升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碳纤维材料应用的规模化。 据了解,RIBA公司是全球知名新材料工业化应用厂商,有超过30年的高密技术材料应用的研发生产历史,为法拉利等豪华车、托罗罗索F1赛车、杜卡迪摩托车等一批全球知名品牌,以及赛艇、飞机制造商提供产品。 据悉,碳纤维性能优异,不仅可用于机械、汽车、建筑、家电等传统行业,还可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新兴行业,而高性能碳纤维的应用将会极大的改善相关产品的性能。有媒体报道,中联重科刚刚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101米超长臂架泵车,便使用了其与RIBA合作开发的碳纤维臂架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泵车臂架重量减轻40%,并避免了传统钢材臂架疲劳开裂的问题,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这也是行业内首次应用碳纤维技术油缸,使泵车总重减少15%以上,强度高,寿命长,大大减轻了泵车的维护难度。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中联重科此次高碳材料产品成功研发和制造,未来必将有更多的工程机械企业运用高性能碳纤维材料来生产机械产品。有专家预测,高碳材料将会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原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趋势,而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空间在不远的将来会实现大幅度增长。此次,中联重科与RIBA公司合资建厂进行碳纤维工业化研发制造,是一次“落子”产业链高端的前瞻性战略布局。 近年来,中联重科展开了系列海外合作,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地进行海外战略布局,随之其竞争优势也越发突显。目前,中联重科已累计有国内申请专利2400多项,国际申请专利200多项,并承担了国家“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电磁兼容关键技术研究”、“起重车安全监控及预警应用系统研制”、“大型移动式起重机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973”、“863”、科技支撑国家重点科技计划30余项。 以技术创新作为基础,产品开发及销售随之也得到大幅度提升。2012年上半年中联重科中报显示,中联重科已达到了整个国内重工机械行业奋斗了十几年都未能实现的记录:公司已成功将中联品牌泵车销往德国,这是中国泵车自主品牌首次进入德国市场;中联800吨履带吊成功出口伊朗,创中国制造履带吊产品出口最大吨位记录;塔机产品自去年与德国JOST公司高端技术合作后,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欧洲FEM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性能在全球同型号的塔机中稳居第一,全新开发的平头系列塔机T320-16获准进入新加坡市场,今年5月成功中标海外项目超大型塔机采购定单,创造了中国超大型塔机出口新纪录。中联重科成为产品高新技术研发最大的受益者。 中联跨国技术合作 不断“升级”中国制造业 据悉,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主要集中在合成材料和终端产品应用两个环节,仅少数企业从事原丝生产和碳纤维材料生产,且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此次中联重科与RIBA合资建立高性能碳材料有限公司,将借助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制造有效弥补国内此领域原材料供应不足问题。一旦研发成功并形成规模,将会有效满足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及其它有“高碳材料”需求的行业采购,并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产品“升级”。 有媒体报道,此前中联重科在不断“升级”中国制造业产品、进行跨国技术合作方面不遗余力。资料显示,2008年成功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顶级品牌意大利CIFA公司,2011年买断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全套技术,而这一举措使中联塔机获得了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准入证、设立了德国研发中心,进一步强化了中联重科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谈及中国企业一直畏难的欧洲市场及跨国合作,中联重科副总裁、海外分公司总经理何文进表示“中联进入欧洲的目的就是建研发基地,深入利用欧洲成熟的人力资源、产品的研发资源,从而研发出对路的产品。”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中联重科海外布局的目标明确和清晰,可见一斑。 如果说,此前中联收购CIFA、买断德国JOST技术是为了获取成熟的管理模式、技术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的话,那么此次针对“碳纤维等高强复合材料”零部件所进行的研发生产,将中联跨国合作的目标直指上游的原材料高科技的研究及生产领域,而由此带来的衍生价值就是利用高新技术材料“升级”国内制造业装备水平。作为一家有前瞻意识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中联重科一直走在行业的前面。 近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在不断增加,海外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作为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的引领者,中联重科也在不断调动着全球资源,稳步推进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效率,有计划、有重点地快速实现了海外战略布局。 目前,中联重科已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亚洲和欧洲品牌的企业,并通过整合和完善品牌、渠道、平台,使得国际化战略更加清晰,海外布局更加完善,国际化员工队伍也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竞争优势突显。纵览全球,中联目前已拥有5家海外研发中心、5家全球备件中心、6家海外制造中心、12家国际形象店、8家全球物流中心、50家海外销售和服务平台等,抢占了全球布局先机,遥遥领先于同业竞争对手的国际步伐。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与以往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喊口号”、“赶时髦”不同,中联重科真正站在了国际资源整合的高度,以吸纳全球资金、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目的,进行全球战略部署,在促进了企业业绩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中联重科海外发展模式和国际化路线未来将成为标杆,值得行业借鉴。 相关新闻
评论
|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