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惠州市区市政道路采用BT模式建设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12-20 09:10:59
| 浏览:1764次 | 来源:西子湖畔 | 作者: ]
近日,惠州市区四环路南段建设工程正式动工,惠州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动工仪式。从消息上看到,这个关系到惠州主城区外围交通疏导和城市建成区向南拓展的工程沿线包括金山片区、西坑片区、仲恺片区、南部新城片区等,全长约20公里、总投资约24亿元,采用BT模式建设,预计2014年底建成交付使用。消息还专门提到:“项目投资方深圳中洲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出席或参加动工仪式。”惠州市长陈奕威在致辞时特别点出了此路的建设意义,他说,四环路南段工程是我市城市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南部新城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成为连接金山湖片区和仲恺高新区的交通主干道,对于我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配套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洲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四环路南段道路建设成为惠州市政的样板路、亮点路,为建设美丽、幸福惠州贡献一份力量。
最近几年,BT建设模式已经深入到不少政府项目中,其中不少是市政工程,比如当年的金龙大道和三环路。为什么要这样建设呢?我专门查找了BT的相关资料,得知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我注意到,一,BT模式是在基础设施投资的银根压缩,筹集建设资金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采取的不得已的办法。二,采取BT模式建设,项目投资方是必须获得一定利润才做的这个项目,投资嘛,就必须有所回报,这无可厚非。 但是,市政道路本身是一个政府工程,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应该是不能经营和有盈利的,有何回报呢?或者说,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先借企业的钱来投入这项工程,然后拿地或分期将企业投入的钱及盈利给还企业,至少也应该是政府的总付出要比这个项目自己建设的付出要多,比如本来政府自己建的话是1个亿,那么企业投资后获得的回报是2000万,那政府付出应该是1亿2000万,或应该值1亿2000万钱的地。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明知道政府自己做的工程要采取BT模式来建要节省,但也要做,那就是因为政府现在没钱,所以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模式先用企业的钱来建,然后再支付更多的钱给投资者。可是,政府不能等有钱再建这个项目吗?或建这个项目真的没钱吗?这个问题无法也无人会给出答案,因为政府有没有钱是很难说的,建这个项目的时候没钱,但同时建别的项目却有钱,这样的事确实多着呢。 最可怕的就是,BT项目刚建成没几年,就要政府重新再建,花的可能仍是同样多的钱。这里金龙大道江北段和现在正施工着的北三环路就是例子。当年建成后,除了那条大桥的几年收费外(后来拆收费站时可能还要赔偿),还获得了文头岭等一大片地的回报,可是,也才几年时间就要重建,虽然现在说的是扩建,但是当年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到位建成标准的城市主干道? 所以,我对现在的南四环路建设的BT模式始终仍弄不明白,也许是我观念太陈旧,接受不了新生事物。我认为,既然是市政工程,反正也要出钱,而且BT还要出更多的钱,那不如在政府财力条件下合理安排项目,自己做比较合算。 不过,我想,即使非要采用BT模式来建市政工程,也要充分做好规划,有一定超前意识,不要过几年再花钱重建,同时,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及验收管理,给付投资者回报的时候,也要把得紧一些,不要随便拿块地顶给人家,至少要让人们明白那块地本来应该值多少钱,是不是刚好合理等值的顶给投资者。 相关新闻
评论
|
![]() ![]()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