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张家口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5年)》实施
[ 编辑:admin | 时间:2018-11-12 09:05:10
| 浏览:2361次 | 来源:中国市政建设网 | 作者: ]
近日,《张家口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5年)》经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张家口市城乡规划局正式公布。规划提出,到2035年,张家口主城区(120平方公里)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张家口城市建设,依托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的生态地位,以多样化的生态海绵公共空间为着力点,保护城市蓝绿空间,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把张家口建设成为安全生态、集约节约、和谐宜居的北方干旱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第1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张家口市主城区,包括老城组团、南站组团和洋河组团,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第2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近期规划为2017-2020年,远期规划为2021-2035年。 第3条:总体目标 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张家口城市建设,把张家口建设成为安全生态、集约节约、和谐宜居的北方干旱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第4条核心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规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老城改造区不低于75%,新建城区不低于80%,对应控制降雨径流深为老城改造区不低于12.8mm,新建城区不低于14.9mm。 2、年径流污染削减率 规划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不低于56%。 3、雨水资源利用率 规划雨水资源利用率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不低于5%。 第5条:分类指标 1、水生态修复方面 (1)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2020年,20%以上城市建设区达标;2030年,80%以上城市建成区达标;2035年,城市建成区基本达标。 (2)蓝线管控范围:清水河水域控制线范围,左右岸堤防背水坡坡脚线之间的所有水域、沙洲、滩地。洋河水域控制线范围,东沙河(口里东窑--南环路)、西沙河、小西沟、小东沟、关沙河、王家寨河等山洪沟水域控制线范围。洋河新区规划人工河道水域控制线范围。东沙河南环路至洋河段水域控制线范围。 (3)天然水域面积保持程度100%。 (4)河湖生态岸线比例:2020年达到15%以上,2030年达到20%以上,2035年达到25%以上。 (5)地下水水位:2020年下降趋势有所缓解,2030年保持稳定,2035年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2、水环境治理方面 (1)水环境质量标准:清水河、洋河水环境质量优于地表水IV类标准;城市内河(山洪沟)水系近期消除劣V类水体,远期实现(有水河段)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景观水系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实现地下水水质良好,主要指标稳定在II类标准。 (2)污水收集处理率:2020年达到90%,2030年达到95%,2035年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3)合流制管网溢流:2020年实现旱天无污水溢流,2030年实现雨天合流制溢流得到有效控制,2035年消除污水溢流情况。 3、水安全保障方面 (1)城市防洪标准:主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2)内涝防治标准:主城区排涝标准为30年一遇,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3)城市雨水管渠标准:一般地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3年,重要地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10年,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周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20年。 4、水资源利用方面 (1)污水再生利用率:2020年达到50%,2030年达到70%,2035年超过80%。 (2)雨水资源利用率:2020年达到2%,2030年达到4%,2035年达到5%。 第6条:分类建设指引 (1)建筑与小区 建筑与小区可将屋面、路面等硬化空间的径流引入绿地内的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雨水滞蓄设施。优先考虑构建以景观水体为核心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2)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雨水进入周边绿带内(设置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设施),通过绿带滞留、净化和传输,下渗的雨水通过土壤渗透回补地下水。 (3)绿地广场 雨水经过绿地的滞留、净化、传输,再进入河湖水系。 广场等大型硬化项目应加大透水铺装利用范围,重点通过雨水调蓄设施实现对雨水径流的调蓄和资源化利用。 (4)城市水系 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 第7条:分片区建设指引 (1)西坝岗西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永丰堡片区城中村管网改造; 西太平山公园、小白山公园、赐儿山公园、水母宫景区等旅游景点的海绵化改造; (2)西坝岗东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明德片区、新华街片区、铺子里片区、南营房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 (3)八角台东区建设指引 沿八角台山公园与西环路之间修筑截洪沟和对清水河硬化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等。
(4)林园路东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水泉沟至东兴街段的雨水管网完善;东太平山公园、鱼儿山公园、胜利公园等景点的海绵化改造; (5)林园路西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胜利路小区、帝广南区等片区的内涝低洼点整治; (6)胜利路西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惠安苑、南小区、宝盛园小区及清水河沿线的雨污分流改造; (7)七里山片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改造沿东沙河污水干管,新增雨水管道;结合七里山公园等景区改造提高绿化率、透水铺装率; (8)新一中片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对新一中、神龙大酒店等内涝防治重点及薄弱区域进行改造。 (9)经开中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扩建泵站排水能力,配套加强站前大街管网建设;中心公园、市政府等公共空间的海绵化改造; (10)经开东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东沙河污水主干管改造和水环境整治等。 (11)东环路东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小辛庄城中村的海绵化改造;王家寨河进行的水环境整治和防洪工程建设等。 (12)滨河路西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改造污水主干管,建设雨污分流管网; (13)高铁西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保留现状清水河岸线,构建河道水生态系统,增强生物强化处理措施等。 (14)高铁中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结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打造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 (15)高铁东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燕兴机械厂家属院附近的排涝泵站改造,新建东沙河湿地公园等。 (16)洋河新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分流制管网建设,明湖湿地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在规划建设的洋河公园、迎宾公园、中央景观公园等公园内预留充足的绿地空间等。 (17)洋河中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分流制管网建设,洋河水系的岸线生态化建设等。 (18)洋河东区建设指引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沙岭子再生水厂,洋河景观水系的生态化岸线建设等。 第8条:建设时序 规划近期到2020年,重点建设高铁新城区域,面积约17.7平方公里;重点改造永丰堡、东沙河沿岸区域,建设重点为内涝防治及水环境整治,建设面积约19.9平方公里。近期重点建设面积总计约37.6平方公里。 规划到2030年,重点建设高铁以北的城市核心区,包括清水河、西沙河、东沙河沿岸的老城区域,重点是排水体制的改造、海绵设施建设等项目,面积约39.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洋河新区,在新区建设中按照高标准海绵城市要求实施,面积约45.3平方公里。总计面积约84.6平方公里。 规划到2035年,城市建成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第9条:近期重点项目 海绵小区与道路建设: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设,重点打造海绵型公共建筑,结合内涝点整治,开展建筑小区及道路的海绵化改造。 海绵公园建设:主要实现再生水的利用、水体景观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 水系综合整治:包括东沙河、西沙河、王家寨河、关沙河、小西沟、小东沟等小流域综合整治。 市政设施改造:包括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建设工程、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工程污水主干管新建及改造工程、雨水管渠完善工程。 排水防涝建设包括9条截洪沟的建设,和17条排涝主通道的建设。 第10条: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至2035年建成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为183.3亿元。 近期到2020年,重点建设区域有高铁新城、永丰堡、口里东窑子东沙河沿岸等区域,总计建设面积约为37.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为56.4亿元。 远期到2035年,重点建设区域为高铁以北的城市核心区和洋河新区,包括北瓦盆窑地区的公园绿地及海绵设施建设、东沙河和西沙河沿岸区域的排水体制改造、洋河新区的海绵城市高标准建设等,总面积约84.6平方公里,总计投资约为126.9亿元。 相关新闻
评论
|
![]() ![]() 热门文章
|